<track id="ghdml"><strike id="ghdml"></strike></track>

      
      
      <track id="ghdml"></track>
      <td id="ghdml"></td>
        <td id="ghdml"></td>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鎳業資訊 » 鎳原料動態 » 正文

        “爐”火純青淬煉有色人生——訪中國恩菲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工業爐專家張振民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6-21  來源:中國有色網  瀏覽次數:0

        張振民,1938年出生,就讀于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機電系冶金機械專業,1963年畢業后分配至冶金部有色冶金設計院(現中國有色工程有限公司暨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有色院或中國恩菲)冶煉處設備科工業爐組,由此進入有色金屬行業,走上工業爐設計之路,開啟其超長的有色生涯。

        “工業爐是火法冶金的核心設備,就像是冶煉廠的‘心臟’。從工藝流程、冶煉方法的名字就能看出來,大部分冶煉工藝都是以工業爐的名字來命名的。比如說,反射爐熔煉、電爐熔煉、閃速爐熔煉、底吹爐熔煉、側吹爐熔煉、頂吹爐熔煉……它們就是以工業爐的名稱決定了工藝流程的命名。”張振民談起工作時,眼里有光、嘴角帶笑,“有色金屬品種多種多樣,冶煉工藝各不相同,項目規模千差萬別。就火法冶煉來講,都離不開爐子,所以,有色冶金的爐子也是形式多樣的。”

        不舍的金川情緣

        張振民對記者說:“1963年剛加入有色院時,處長給我們開會時強調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是有色設計總院,沒有分院。之所以稱為總院,是因為所有的有色金屬我們都做,而且采礦、選礦、冶煉以及加工專業齊全。后來,有一些專業設計從總院分離出去,成立了專業設計院,但總院的水平和責任是不可替代的,總院齊全的專業也是其他分院不可比擬的。”當時,國內有色金屬行業剛剛起步,技術落后、產能低下,盡快提高水平、加強國內資源供給、保障發展建設,是有色院的首要任務,也是國家責任。

        20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鎳資源嚴重短缺。“鎳都是按公斤計的,購買需要用鎳票。”張振民表示,金川鎳礦的發現振奮人心,國家將其列為重點開發項目,成為當時冶金部的第一號工程。作為該項目的唯一設計單位,有色院任務艱巨而使命光榮。1964年春節過后,張振民帶著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入有色院90多人組成的305設計隊,在時任院長江風的帶領下奔赴祖國西部,參與到當時有色金屬行業最大的工程——金川項目之中。“我是第一批隊員。”他驕傲地說。

        “金川項目建隊之初,現場的工作條件、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當時的金川,和現在的金昌完全不是一回事,滿眼望去都是戈壁灘,一片荒涼。”張振民回憶道,“剛下火車,我們就遇到‘下馬威’——大風夾雜著石子刮得人睜不開眼睛、臉上生疼。辦公和住宿的地方都不夠,我們就在職工食堂掛塊氈布,算是隔出了辦公和睡覺的地方。為了解決住宿問題,我們自己動手蓋起‘干打壘’,鋪塊板子就算是有了床。這一住就是2年。”在這樣的條件下,金川基建會戰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張振民表示,金川一期鎳冶煉設計規模2萬噸/年電解鎳,在資料缺乏、沒有實踐經驗的情況下,305設計隊的工程師們通過科學實驗、方案比選、現場設計和施工建設相結合,依靠自己的力量確定了項目的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新入行的我,有幸參與一期電爐的設計工作。”他說。

        張振民對記者說:“幾十年來,我參加了金川一期和二期、銅合成爐項目以及鎳頂吹熔煉項目的設計工作。如今,金川的冶金爐窯有40多座,每一座我都參與過。”其中,我國第一座氧氣斜吹轉爐,也就是卡爾多轉爐的研發設計,讓張振民記憶猶新。

        20世紀80年代初,金川的二次銅精礦含鎳較多,影響后續的銅電解和鎳回收,于是金川集團委托有色院解決這一生產難題。

        有色院的工藝工程師經過深入研究和小型試驗,確定了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案——卡爾多吹煉可將銅水中的鎳有效吹除??柖酄t爐體呈棗核形狀,氧槍從爐口插入吹煉,工作時爐體是傾斜的且不停地旋轉;在加料、出渣、出銅時,爐體還需要傾動。張振民表示,整臺爐子的結構相當復雜。“當時,國內只有一臺很小的實驗爐,沒有圖紙、沒有資料,也不能引進國外設備,這個爐子的設計難題就落到了我們冶金爐專業。”他和同事們迎著困難接受了這項任務。大家認真研究了僅有的幾張圖片資料,又到條件艱苦的延安鋼廠考察了當時國內僅有的一臺很小、很土的類似卡爾多爐的煉鋼爐。在此基礎上,他們進行多方案比較論證并精確計算,終于設計出我國第一臺用于工業生產的氧氣斜吹旋轉轉爐(即卡爾多轉爐)。“爐子很順利地建成投產,實踐也證明其是成功的,很好地解決了鎳生產過程中的難題。這個爐子現在仍在生產中發揮著作用。”張振民說。

        “張爐子”的由來

        金川一期隨后進行擴建,擴產建設二期工程也迫在眉睫。項目各方在國內外開展全面的調查研究后,最終選定合成閃速爐煉鎳工藝。當時,引進工藝設備十分困難。因此,張振民和有色院的同事們下定決心:“我們自己干!”于是,1985年,在時任院長余明順的帶領下,張振民等一行20多人前往澳大利亞卡爾古利冶煉廠進行現場考察。

        “我們在現場一待就是3個月,對當地的爐子進行全面的考察。”張振民敢于發現問題,也善于解決問題。“當時,我們在國內已經有了不少經驗,也掌握了一定的技術。我們很快發現了卡爾古利合成閃速爐的大量優點,但也找到了爐型、冷卻系統等方面的優化空間。”張振民說,“我們對爐子實施了大量改進,優化了爐型結構,首創實現了以煤代油,設計了特殊的水套冷卻系統,電熱貧化區采用了我們自己的液壓全自動控制電機。”

        張振民笑著表示,新的煉鎳合成閃速爐在金川投產后,一干就是17年,創造了世界紀錄,也獲得了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后來,外國專家到金川看到改進后的爐子,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將一些改進方案用到了他們之后的爐子設計中。

        “我們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學習先進經驗,同時也敢于優化、創新。”張振民說,“例如,引進頂吹爐以后,對爐內結構進行改造使之更加穩固。另外,我們設計新的水套結構和水冷系統,解決了爐壽不長的問題。”談及目前國內數十臺的頂吹爐,他說:“我們最大的爐子做到了直徑6.5米、內徑5米、高16.5米,在國際范圍內規模都堪稱之最。”

        “外國專家認可我在爐子領域的技術,總是叫我‘Furnace Zhang’,也就是‘爐子張’,最后就叫成了‘張爐子’。”當時的“張爐子”并未想到,這響亮的名號越叫越響,跟隨自己數十年。

        20世紀80年代,為解決鉛冶煉環保難題,有色院提出“氧氣底吹熔煉-電熱還原煉鉛”新工藝的設想,并在水口山牽頭開展設計工作。從國家“六五”課題到成為中國恩菲在銅鉛冶煉領域的“金字招牌”,“張爐子”全程參與了底吹爐的開發優化,為改變世界銅鉛冶煉技術格局貢獻了重要力量。

        如今,“張爐子”已經數不清自己設計過多少爐子。他笑著說:“200臺總是有的。”從初始階段的蹣跚學步到引進消化,再到自主研發,堪稱“中國有色冶煉驕傲”的恩菲技術,“張爐子”伴隨中國恩菲乃至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的冶煉技術發展一路走來。他見證了行業規模的不斷壯大,從白銀、大冶建設之初的2萬噸到如今30萬噸、40萬噸的大型冶煉廠;見證了行業水平的持續提高,低能耗、大規模、高效益的中國有色冶金蓬勃發展;見證了中國恩菲作為行業“國家隊”的責任擔當。這些年,張振民參與了中國恩菲諸多大型冶金爐的開發工作。其中,鎳合成閃速爐、φ5×16.5m頂吹爐、φ7.2×9.3m閃速爐、186m2沸騰焙燒爐、φ5.8×30m氧氣底吹熔煉爐、φ5×28m氧氣底吹吹煉爐、54m2側吹爐、76m2多槍頂吹爐等均為世界最大。在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在冶金爐的迭代更新中,中國恩菲用創新驅動行業的崛起、跨越、可持續發展。

        一輩子只干一件事

        “小時候的生活條件很艱苦,但我學習很努力,成績一直很好。工作后,我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專心致志地做爐子設計工作,技術水平提高較快,業績也比較突出。我在1980年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這都離不開單位黨組織對我的培養、幫助。”張振民回憶道。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工匠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奮斗中構建的偉大精神,被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這種精神在張振民身上得到完美體現。自1998年退休后,張振民被返聘至2020年。“我從進中國恩菲的門到完全放下工作,一共57年。這57年來,我沒有干過別的什么,也沒有換過單位,就一件事——做爐子設計工作。在這個專業里,我是干的時間最長的。單位培養我,同事們支持我,所有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談及他為之付出一生的工作,張振民感慨萬千,“在做領導和做專業技術之間,我選擇了做技術。因為我就喜歡干爐子,我這一輩子只干這一件事。”

        其實,做爐子設計工作是辛苦的。張振民到有色院工作的前10年里,有整整7年駐扎在項目現場。“那個時候都是現場設計,一整年離不開。后來好多了,可出差依然是家常便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簡易的出差背包,里面裝上洗漱用具,說走就走。”談到工作的辛苦時,張振民輕輕帶過。也許在他心中,沒有什么能抵得上對爐子的熱愛。

        作為行業知名的工業爐專家,張振民完成了金川一期工程礦熱電爐、磐石鎳礦工程電爐、亞洲最大鎳閃速爐和世界最大沸騰爐等具有行業影響力的工程項目設計;2001年,主持了氧氣底吹爐的開發設計工作,成果榮獲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金獎等諸多榮譽;2008年,主持設計了世界上首次用于鎳冶煉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澳斯邁特熔煉爐……工業爐成為“張爐子”響當當的名片,更擦亮了中國恩菲在有色礦冶領域的卓越品牌。

        對此,張振民十分低調。他認為,這些年作出一些成績與貢獻,評上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得到行業、單位、同事的認可,已經很滿足,覺得這一輩子沒有虛度。“我覺得,這都是團隊的力量。一個人怎么能干得成?我只是盡了一份力量。幾十年來,我們團隊齊心協力、攜手同行,這是最難能可貴的。如今,中國恩菲新生力量的起點都很高,也都很能干,相信中國恩菲工業爐技術將快速地向前發展,推動更新、更大、更智能化的現代冶金爐不斷涌現,為恩菲的發展壯大,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發展繼續作出貢獻。”

         

              1、凡本網注明來源為"鈦鎳之窗"的信息,版權均屬鈦鎳之窗網站所有。合法使用本網信息的,應注明"來源:鈦鎳之窗"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鈦鎳之窗"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本網轉載作品均注明出處,轉載目的在于發揮網絡優勢,傳播更多信息,服務有色金屬行業發展,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會尊重著作權人或互聯網內容提供者的著作權。如轉載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權,并非出于本網故意,在接到相關權利人通知后會加以更正。

              3、凡本網所載文章有關投資性建議和相關數據,僅供讀者作為參考,使用前請核實,并請自行承擔全部的風險責任。

              4、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在兩周內來電或來函與鈦鎳之窗聯系,電話:024-25716660 郵箱:service@tiniwindows.com

         
        分類瀏覽
        熱門資訊
        行業會展
        企業快訊
        行業標準
         
        ? 2014-2021 Tiniwindows.com 版權所有 遼ICP備14013372號-1 鈦鎳現貨QQ群314633629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